娱乐知识|日晷是谁发明的,世界上日晷最早是哪国发明的


日晷是什么时候发明的? 我国早在公元前一干年左右的西周初期,就已经发明了最原始的计时器“土圭” ,后来发展为“圭表” 。 “日晷”大约发明于汉代以前,是观测阳光投影方向的计时器 。
日晷是汉族人发明的吗? 我国早在公元前一干年左右的西周初期,就已经发明了最原始的计时器“土圭” ,后来发展为“圭表” 。 “日晷”大约发明于汉代以前,是观测阳光投影方向的计时器 。 “壶漏”又称“漏壶”,大约发明于公元前五世纪 。 它是用漏水的方法,观测“刻箭”的昼夜计时器 。 圭表、日晷、漏壶等,在我国沿用了二三千年 。

公元二世纪初,东汉科学家张衡制作的水力浑天仪上,就有机械转动的计时部分(详载《晋书·天文志》)每天规律地回转一周,以后汉末陆绩,吴国的王蕃、葛衡,南北朝时宋国的钱乐之,隋初的耿询都先后制造过带有计时装置的浑天仪 。 唐代开元十三年(725),张遂、梁令瓒等制造的水力浑天仪,宋人张思训于太平兴国四年(979)创制的水力浑天仪上计时部分都有所发展:宋哲宗元家 三年(1088),苏颂和韩公廉等制造了水运仪象台 。 整座机构共有150多种机械零件,使浑仪、浑象和计时仪器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 。 在计时器部分已有擒纵机构,相当近代机械钟表上的擒纵器或卡子,因此它在钟表发展史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。 十三世纪后出现了脱离天文仪器的机械计时器 。 元至元十三年(1276)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的大明殿灯漏,其计时部分初步脱离了天文仪器(详见《元史·天文志》) 。 到了十四世纪,明初的詹希元运用齿轮系转动制作的沙漏,才成为完全脱离天文仪、独立计时的机械转动的计时器 。 变为十二时辰 。 近代西方机械钟表是在明末传入中国的 。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送给明代万历皇帝两架自鸣钟,对我国开始制造机械钟有着一定的影响,据说利玛窦为了符合中国的计时习惯,把欧洲的24小时改为12时辰,把阿拉伯数字改为中国数字,还把每天分成一百刻(即百刻),每段分为一百分 。
古代的日晷是谁发明的 。 确切一点的说法应该是,日晷有多种,其中的赤道式日晷是由中国发明的 。 因为地球人都共同拥有那个太阳、月亮,利用太阳、月亮观测时间,是每一处能见到太阳、月亮的人共同的爱好和最初的必然选择,于是,各自独立地创造发明了符合自己文化习惯,有各自特色的日晷和月晷 。
根据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他的巨著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(见第4卷第一分册的“天文仪器的发展”)里的论证,日晷在亚洲的发展是和西方并行的 。 制作垂直式或地平式日晷,晷针平行于地球自转轴,需要有许多关于圆锥截面的知识,因此可以判断它们是希腊几何学的一种自然产物 。 他经过深入分析,推断出了日晷在全世界交流的大趋势:耶稣教会传教士把地平式日晷传入中国,他们(或者是他们之前的葡萄牙旅行家)同时也把在中国发现的较简易的赤道式日晷带回欧洲 。
或者更可靠的说法是,在更早的时候,通过阿拉伯人或犹太人之手传入欧洲 。 虽然各类日晷因地制宜,各有所长,但是李约瑟特别强调:赤道式日晷是所有日晷中最准确的一种 。 在中国的宫殿、园林、庙宇中,永久性的日晷始终都是赤道式日晷的古老式样,而未被“复杂”的垂直式或地平式日晷所取代,就毫不奇怪了 。 相反,赤道式日晷的一种(赤道面板可随纬度调节,最晚在宋代已出现),17世纪时却在欧洲风行起来 。 这一类型的样品在剑桥惠普耳博物馆里至少有25个 。
如今,国门大开,人们去世界各地旅游,只要留心,就能在广场、街头、庭院看见日晷,样式琳琅满目,展露出各地人们的智慧 。 网上信息还反映,北美有个日晷协会,定期召开会议切磋交流 。 英国的日晷协会还按季出版刊物,从20多年目录可见,内容兼具科学性于艺术性,范围不限本国,涉及世界各地 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