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栽培】鸡腿菇袋式栽培管理要点


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, 是鸡腿蘑的俗称, 因其形如鸡腿, 肉质肉味似鸡丝而得名, 是近年来人工开发的具有商业潜力的珍稀菌品, 被誉为“菌中新秀” 。 鸡腿菇营养丰富、味道鲜美, 口感极好, 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、消化、增强人体免疫力,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。

【栽培】鸡腿菇袋式栽培管理要点

文章插图

鸡腿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
1. 营养 。 鸡腿菇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草腐粪生土生菌 。 可利用的材料很广泛, 如稻草、麦秸、棉籽壳、牛粪、马粪, 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利用多种阔叶木屑 。 可熟料栽培, 发酵料栽培, 也可生料栽培 。
2. 温度 。 菌丝生长适温20~28℃, 以24~27℃生长最好 。 子实体形成需要低温刺激, 由培养温度降至20℃以下后, 子实体原基则很快形成 。 出菇温度范围9~28℃, 但以12~18℃为适, 20℃以上菌柄很快伸长, 并开伞 。 16~22℃下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, 产量最高 。 鸡腿菇菌丝抗寒能力相当强, 在零下30℃条件下, 土中的菌丝可安全越冬, 而在35℃以上菌丝会自融 。 一般低于8℃, 高于30℃, 子实体难以形成 。
3. 湿度 。 培养料含水量65%~70%极适于菌丝生长, 出菇阶段要求大气相对湿度85%~95% 。
4. 光照和通风 。 菇蕾分化需要300~500勒克斯的光强, 并要氧气充足 。
5. 酸碱度(pH值) 。 鸡腿菇较喜中性偏碱的基质, 培养料和覆土的pH值以7. 0~7. 5为宜 。
6. 土 。 鸡腿菇出菇需要土中的微生物和矿物质的刺激 。 没有土, 子实体形成数量大大减少 。 栽培需覆土 。
鸡腿菇袋式栽培管理要点
㈠ 培养料配方
稻草78%, 棉籽壳15%, 麦麸3%, 石灰1~2%, 石膏粉2%, pH值调至8左右, 石灰用于调节pH值可小幅度变动 。 装袋、制种按常规处理 。 ㈡ 季节安排
鸡腿蘑菌丝生长温度8~38℃, 最适温度18~25℃;出菇温度12~28℃, 最适温度16~25℃, 属中高温型 。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, 温度明显影响鸡腿菇的生物学转化率 。 在4月和10月, 由于气温最适宜鸡腿菇丝生长, 因此生物转化率相当高, 分别为141%和152% 。 而最低的7、8月份生物效率仅有81% 。 为了有较高的产量, 出菇时间在9月至来年的5月这段时间比较合适 。 ㈢ 袋式栽培
阳畦建造选地势高、土地肥沃、排水方便、近水源、周围环境清洁处, 宽150厘米、深30厘米、长度不限 。 挖好后浇透水, 待稍干后将坑底翻松, 耙平, 同时追施复合肥, 喷洒药剂, 以达到防病治虫之目的 。 按常规方法装袋播种, 约经20—25天, 菌丝可长满菌袋, 满袋后10天左右脱袋, 后将袋竖着排列于坑中 。 ㈣ 供氧的影响
鸡腿菇属好氧型腐生菌, 因此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 。 实践表明, 鸡腿菇在整个生活周期中各阶段需氧量是大不相同的, 在菌丝生长阶段, 需氧量与平菇基本一样, 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比以平菇需氧量大 。 空气中适宜的氧含量能明显提高鸡腿菇丝的生长力, 这是由于适宜的氧增强了菌丝分解培养基质的能力, 供氧量是鸡腿菇增产的重要因素 。 ㈤ 光照
适宜的光照能促进菌丝生长 。 实践表明, 在光强小于10勒克斯以下时, 菌丝生长相当缓慢, 平均比正常情况推迟约7~11天才会出菇 。 子实体在没有光刺激时生长也非常缓慢, 平均推迟5—9天采收, 而且生物学效率也一般, 约为100% 。 当光照过强, 若达到1500勒克斯以上时, 无论菌丝或子实体的生长都比10勒克斯以下更为缓慢, 此时子实体生长不仅缓慢, 而且品质差、干燥、色泽浅黄, 商品价值不大 。 最理想的光照强度一般在70—800勒克斯 。 在这样的光照下生长的鸡腿菇, 出菇快, 产量高, 品质好, 而且生长期间不易感染杂菌, 商品价值高 。 ㈥ 覆土

推荐阅读